厦门综合管廊建设在岛外铺开 至2030年全市建100公里

发布时间:2015/11/16 9:09:01
来源:厦门晚报
 
  在第12届厦门人居展上,生态环境建设成就展区充分介绍了厦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情况,引起关注。
 
  地下综合管廊是统一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建于地下用于铺设市政公用管线的市政公共设施,将各种管线集中收纳,统一管理。据介绍,入廊管线种类多,包括110KV和220KV高压电力、10KV电力、通讯、有线电视、交通信号电缆、给水管、中水管,甚至有的路段还有燃气管、污水、雨水等。
 
  据介绍,它最大的好处是地下管线出了故障不用破路,可以从洞口进去维修。它的寿命可以长达百年,而传统模式填埋是15年到20年。
 
  厦门地下综合廊道建设起步较早。2007年,我市在湖边水库片区开始修建了全省第一条综合管廊,近年来,在集美新城、翔安南部新城、新机场片区结合新城建设和旧城改造规划建设综合管廊,目前已建和在建综合管廊总长度达51.8公里。
 
  已建的湖边水库综合管廊项目,结合片区高压架空线入地缆化同步建设,节约出片区22万平方米的城市建设用地,为厦门乃至福建省的综合管廊推广和建设提供了经验;集美新城主干路网布置“三横三纵一环”,建设7.6公里,尤其是结合地形将雨水、污水重力流管道纳入综合管廊,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而在建的试点项目包括集美大道综合管廊、翔安南部新城综合管廊、翔安新机场综合管廊。
 
  今年4月,我市顺利通过国家财政部和住建部联合组织的竞争性评审,成为全国首批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今后连续3年,每年可获得中央财政3亿元的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专项资金补助。
 
  根据全市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至2030年,我市将在环东海域东部新城、马銮湾片区、翔安和同安高科技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邮轮母港、两岸金融中心、海沧CBD、莲河片区等结合新城开发、旧城改造和道路提升,规划建设综合管廊约100公里。
 
  【相关新闻】
 
  “海绵城市”怎么吸水
 
  人居展现场眼见为实
 
  “城市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等,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加以利用。”这是对“海绵城市”形象的描述。而到了第12届人居展现场,你可以零距离看“海绵城市”如何吸水。
 
  据介绍,厦门是首批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已经选定海沧马銮湾和翔安新城作为试点建设区域。其中,马銮湾试点总面积是20平方公里,翔安新城试点总面积是15.4平方公里。
 
  记者在人居展生态环境建设成就展区,看到“海绵城市”吸水的立体模型。最上面有一颗绿色植物,表面还放着逼真的草皮,而中间部分就是约1米土壤层,因为是透明玻璃,从最上面放水的话,就可以看到水是怎么渗透到地下的。
 
  据介绍,“海绵城市”是一种新型的城市建设理念,通过一系列工程措施,统筹建设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对城市原有生态系统进行保护和生态修复。
指导单位:厦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建设运营主体:厦门金圆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闽公网安备: 备案号:
/
厦门信易贷
  • 认证指引
  • AI助手

    AI助手贷小易

  • 在线留言
  • 微信客服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官方客服

  •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0592-3688881,0592-3688885

    官方邮箱:xiamen@celo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