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提升岛内,大力拓展岛外,推动区域合作,15年前,厦门发展开启了“跨岛发展”模式。而15年后的今天,作为厦门市的中心城区,思明区不断突破空间瓶颈,在8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退二进三”“飞地模式”“总部经济”……一个个关键词,见证并持续推动着思明区转型提升的发展历程。
紧紧围绕“跨岛发展、提升岛内”战略,思明区抓住厦门综合配套改革、岛内外一体化和厦漳泉同城化的重要机遇,坚持转型升级和统筹兼顾,始终保持引领发展的态势,老城区有机更新,新地标不断崛起,一个国际化城区的形象日渐丰满。
转型升级
龙山文创园精彩蝶变
2002年,厦门“跨岛发展”的元年。
当公交车驶过谊爱路时,土路泥泞,坑洼不平。高高低低的车上,张宏勋瞥见车窗外,“龙山一带厂房杂乱混着些小作坊,当时,这里还是市民口中的‘野猪林’”。
可15年过去,彼时的张宏勋,坐进了龙山文创园办公室,成了改造龙山文创园的“带头人”。当年的“野猪林”不复存在,如今完美蝶变,成了厦门的“时尚设计中心”。
张宏勋回忆,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龙山片区曾是机器轰鸣的工业厂房。“退二进三”,思明区调整产业结构,不少工厂陆续迁出,2009年,思明区针对龙山片区这些旧厂房开始“微改造”。在不改变整个园区原有的道路、结构、肌理的前提下,仅对原有厂房建筑的外观、内部结构以及使用功能进行适当改造,最大限度地降低拆建成本,避免资源的浪费。
重新规划后的龙山文创园被定位为特色创意中心,重点引进工业设计、时尚设计等创意设计项目。同时,思明区还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
在改造和培育下,一座座原本“灰头土脸”的工业厂房,逐渐“蜕变”为充满灵性的创意空间,吸引了一众时尚设计大师入驻园区。今年,龙山文创园更是入选了首批12家全国纺织服装创意设计试点园区(平台)名单。
在龙山文化创意产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龚榕看来,龙山文创园目前已初步显现出以时尚设计为龙头的高端产业、高附加值、高性价比的集群效应。
岛内提升
厦门新天地“振翅”腾飞
推动着老厂房有机更新,也助力思明区新城区、新天地迅速崛起,一批批的建设者,不断推动着思明区产业结构调整,助力思明区“跨岛发展、提升岛内”的战略。
2006年初,第一批拓荒者走进了“观音山片区”,那时候,海边的山地,糅杂着村庄,和现如今日趋国际化的观音山片区对比,可谓是“不毛之地”。
两年后,观音山营运中心一期基本建成,雏形初现。在一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七匹狼、九牧王、安踏等一家家企业,入驻了一幢幢写字楼,开始描绘思明区新的经济神话。
紧扣高端、新兴、特色,近年来,思明区确立了“1+6”主导产业发展路径,围绕“做优做强做精”,思明区力促好项目、大项目落地,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如今,移步观音山宜兰大道,一幢楼就是一个品牌、一个企业总部。今年,思明区还将继续壮大观音山、鹭江道总部经济带产业集群,主动出击吸引国内外500强、跨国公司、上市公司和细分行业龙头企业的区域总部及职能总部进驻,力促现有总部做大做强。
此时,会展北片区也悄然崛起,正“振翅”腾飞。从昔日盐场,完美蜕变成今日的“厦门新天地”,会展北片区迅猛发展所迸发的经济活力,也是思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生动缩影。
助力产业集聚,今年,思明区还发布了《思明区专业特色楼宇培育扶持暂行办法》,进一步发展区楼宇经济,利用楼宇资源,促进产业集聚。
跨岛发展
“飞地经济”助力跨越发展
不断提升岛内,大力拓展岛外,推动区域合作,15年前,厦门发展开启了“跨岛发展”模式。彼时,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扩大经济发展腹地,已成为厦门城市建设发展的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
15年过去,跨岛发展战略已经具体化为岛内外一体化、厦漳泉同城化的进程,逐步从蓝图变为了现实。而“飞地经济”,则是思明区寻求突破“空间瓶颈”的又一发展模式。
如今,作为思明区发展“飞地经济”的重要载体,厦门泉州(安溪)经济合作区思明园,在安溪南翼新城开发区书写着新的发展篇章。
与传统工业园都在厦门地界不同,这个经济合作区是思明区第一个走出厦门的工业飞地项目,由思明控股所属的全和公司开发建设。项目总规划用地面积7188亩,分两期开发建设,总投资150亿元。
虽然园区在异地,但安溪思明园继续沿用同安工业集中区思明园、环东海域思明园的高标准、高品位来开发建设。低碳、智慧、宜居、宜业、宜游——围绕这一产业发展定位,安溪思明园重点培育信息科技、电子设备、商贸物流、休闲旅游等产业。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因此,探索与沿边城市建设经济合作区发展的新路子显得非常重要。思明区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主动作为共建厦泉经济合作区,大力推进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发展。
目前,多家企业入驻了安溪思明园,各大企业负责人均表示,是因为“园区成功破解了企业对拓展规模的渴望”。
信用赋能 中小企业融资不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