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自贸试验区建设如火如荼的开展,金融领域的探索与创新也逐渐成为推动自贸试验区发展的关键“催化剂”。而被称作“厦门人自己的银行”的厦门农商银行,其总部设在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以下简称“厦门片区”)的两岸贸易中心核心区内,是目前厦门唯一一家将总部设在厦门片区内的金融机构。
多年来,厦门农商银行植根本土,充分发挥法人金融机构决策链短、机制灵活的优势,在推动自身转型发展的同时,大力扶持三农及小微企业,助力地方经济建设,为美丽厦门建设注入新活力。
1、助力自贸 发挥总行支行联动优势
伴随着福建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获得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作为唯一总部设在厦门片区内的金融机构,厦门农商银行已着手开展相关工作,发挥法人金融机构优势,为自贸试验区建设提供金融支持。记者了解到,厦门农商银行已为其3家位于片区内的支行网点进行更名,将其定位为着力自贸试验区专业服务的特色支行,充分发挥区内总行及支行间的联动优势,以3家专业支行为窗口,创新求变,为自贸试验区建设提供专属金融服务。
据了解,一直以来,厦门农商银行倾力支持厦门发展港口经济及进出口贸易,在业务发展、政策制定、资源运用等方面充分向跨境人民币贸易、航运物流等第三产业倾斜。自转型改制以来,厦门农商银行成立港口物流金融部,并于去年9月将总行迁至自贸试验区内的港务大厦,助力厦门的港口经济发展。
2、服务地方 吸引同业资金流入厦门
为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并为实体经济提供信贷支持,厦门农商银行大胆创新业务,2014年在全国银行间市场成功发行了50亿元同业存单,成为全国第2家成功发行同业存单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今年3月,厦门农商银行在厦门银行业中率先拿下资产证券化牌照,成为福建省第2家获得该牌照的法人银行。
通过业务的创新及服务机制的不断完善,厦门农商银行依托厦门的区位优势及背靠全省农信系统的独特优势,建立起和省内外农信社、农商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机制,吸引同业资金流入厦门,反哺本地经济。
另一方面,厦门农商银行也积极打造同业交流平台,在2013年与江南农商银行合作发起成立农商银行发展联盟,目前已吸收30多家银行成为会员单位,通过发展战略交流平台,厦门农商银行联合全国农信力量,在金融市场业务、业务研讨与人员培训及信息交流等方面展开合作,以实现全国农信社、农商银行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同时,随着自贸试验区跨境投融资领域的政策红利释放,厦门农商银行将充分利用法人银行集中运营的优势,加强与境外金融同业特别是台湾同业在跨境人民币结算、融资、离岸汇兑等领域的合作,提升跨境金融服务水平,拓宽自贸试验区企业投融资渠道。
通过多项平台合作,乘着自贸试验区建设的东风,厦门农商银行将持续发力,为地方经济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3、扶持小微 量身定制金融产品服务
自贸试验区的建设,金融创新的落地,最终都要应用于企业的发展。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微企业成为近年来各界关注的重点。厦门农商银行始终秉承“扎根海西,丰农裕商”的企业使命,近年来不断加大对农村金融及小微金融的支持力度。小微贷款“增速、增量”指标连续七年实现了监管部门下达的“两个不低于”指标。
在助力小微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厦门农商银行大胆创新,多措并举,为小微企业搭建平台,量身定制产品。具体来说,一是与厦门市妇联合作,推出妇女创业贷款,截至今年3月末,累计发放金额达8639万元;二是与厦门市团委合作,推出青年创业小额贷款,通过“待业青年-创业青年-个体商户-小企业-中小企业”的分层对等帮扶,为创业青年提供配套金融服务,截至今年3月末,已累计发放金额3.2亿元;三是与厦门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合作,作为厦门市小额担保贷款主办银行,推出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截至今年3月末,已累计发放金融达2.2亿元;四是推出无抵押,免担保,还能享受优惠利率的“绿荫计划”小微信贷特色产品,截至今年3月末,累计发放金额近6亿元,惠及小微企业435户。此外,今年来,厦门农商银行还与市经信局、财政局联合推出“2015年厦门市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大赛”,通过为优秀获奖小微企业提供优惠信贷支持的方式,推动厦门小微企业做大做强,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未来,厦门农商银行还将以福建自贸试验区建设为契机,继续推动产品及服务的不断创新,扶持三农小微,便利进出口企业贸易融资,为厦门经济的发展注入活力。
信用赋能 中小企业融资不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