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双碳”目标为引领,大力发展新能源,是国家重要发展战略,也是新能源和储能产业管理者开拓创新的目标和方向。天津大学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紧密围绕国家“双碳”发展战略,聚焦产业热点和行业需求,充分发挥储能交叉学科优势和优质师资,以服务全国储能和新能源企业为己任,从新能源、电力储能、电化学储能、燃料储能、储能经济等方向培育若干门精品课程,努力打造储能与新能源技术高层次人才精品培训项目。本期研修班以“储能与智慧能源”为主题,聚焦前沿技术,融合新工科成果,携手名家名企,研讨经典案例,走访头部企业,为研修人员提供高品质的学习课程和高效能的运营指导。
一、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
天津大学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
天津大学电力研究与培训中心
支持单位:
厦门盈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天津大学福州国际联合学院
二、学制、时长和规模
学制:1年
学习时长:120学时
课程周期:2023年8月-2024年7月
课程安排:每2-3个月集中授课1次,每次2-3天
集中授课地点:厦门 、福州 、天津
研修班学员人数:60人以内
三、课程设置
天津大学国家储能平台作为首批三所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之一,首批建设电化学储能、燃料储能、储能装备与系统、储能安全与运维和储能经济与政策五个研究中心。2022年9月,天津大学获批实施储能技术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建设高校(全国仅10所),同时,“储能技术”成为天大首批建设的6个校级学科交叉分中心之一。储能平台现已形成以3名院士为带头人、20余名国家级领军人才、40余名国家青年人才领衔的跨学科科研教学团队,覆盖储能的全环节和全链条。本期研修班围绕5个研究中心设计课程模块,精选课程近30门,同时,根据学员需求,可随时增添课程内容或调整课程计划。
1.课程特色
聚焦未来产业
关注新能源行业,关注未来前沿技术,寻求高成长性、高拓展性行业机会。
关注商业实战
赋能新能源产业企业,挖掘创新增长点,实现未来长期可持续发展。
创新融合发展
创新实践、资本对接、信息互通,共同挖掘产业机遇, 实现新商业价值。
提升综合能力
培育战略和资本思维,塑造管理创新能力。
2.主要课程
企业家目标管理、双碳时代的电化学储能技术、水系储能电池材料与技术、低成本高功率高能量电池技术、燃料储能技术及应用、燃料电池前沿技术及应用、绿色低碳转型的潜力评估、成本核算与政策分析、城市和建筑用储能技术、电力市场与储能技术、绿色发展与新能源转型、能源发展规划与特高压线路减排效应分析、电力储能技术及应用概述、电化学储能系统结构及控制保护、直挂式中压光储混合系统及运行控制技术、储能系统典型案例分析、锂电池储能工程应用实践、电力交通融合背景下的车网互动技术、锂离子储能电站系统结构与故障诊断关键技术、人工智能在电力及能源领域中的应用等。
3.学习收益
名师授课
国家级领军人才领衔,天津大学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核心成员授课,同时特邀行业知名企业专家进行交流。
名企采访
组织学员赴新能源企业参观交流。
经验共享
学员间资讯分享,商机交流,产业协同,洞悉未来方向。
结业证书
颁发天津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结业证书。
终身荣誉
成为天津大学终身校友,融入天津大学校友圈。
4.增值服务
共建校友资源
加入天津大学校友平台,释放融合优势元素,共建多元发展生态圈,协同创新发展。
共创产业动能
走访行业领军企业,产教融合,促进教育与产业的互动和共赢。
共享智库资源
依附科技专家助力团,实现资源对接,聚焦产业资讯,形成研究合力。
四、研修对象
关注创新和变革的新能源、储能领域企业高层管理者、投资者;探索新能源、储能赛道的企业高层管理者;新能源、储能产业上下游企业高层管理者等。
五、时间安排
从即日起开始报名
报名截止时间:2023.8.14
报名链接:https://www.wjx.cn/vm/rGDA4lW.aspx
研修班首次授课时间:2023.8.18-20日
六、授课教师简介
林松华
厦门盈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002925)董事长,厦门市北洋脑机接口与智慧健康创新研究院副理事长,天津大学兼职教授,科技部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完成多项各级重点研发项目,获各级科学技术奖项;福建省高层次人才A类、厦门市“双百计划”领军型创业人才、杰出人才;获“中国工业榜样人物”、“十大新锐民企创业英雄”、“十大创新创业风云人物”和“厦门市火炬首届优秀企业家”等荣誉。
杨全红
天津大学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万人领军人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天津市有突出贡献专家。从事碳功能材料、先进电池、储能技术和双碳战略研究,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天津市自然科学一等奖等奖项。出版《石墨烯:化学剥离与组装》、《石墨烯电化学储能技术》、《动力电池技术创新及产业发展战略》等三本专著;发表SCI论文300余篇,他人引用36, 000余次,H因子102;拥有中国和国际授权发明专利40余件。担任多家电池头部企业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超级电容器产业技术联盟副理事长等行业兼职。
李斌
天津大学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核心成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IET Fellow,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教育部智能电网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天津市电力系统仿真控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事,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理事。长期从事储能与智能电网保护与控制方面的研究工作,获授权发明专利50项,第一作者出版专著3部,第一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53篇。相关成果以第二完成人获2020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以第一完成人获2021年天津市技术发明特等奖、2018年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2017年天津市技术发明一等奖等。
贾宏杰
天津大学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核心成员,“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从事综合能源系统、电力系统安全性与稳定性、配用电系统运行优化、负荷需求响应等领域研究,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获40余项发明专利,获国家级科技奖励3项、省部级一等奖5项等。
七、培训费用
培训费:38000元/人(包括学费、资料费、午餐费等)
研修班统一安排住宿,费用学员自理。
报名学员经审核确认名额后缴纳培训费,汇款至天津大学,备注“储能与智慧能源研修班”,天津大学开具增值税普通发票。
户 名:天津大学
开户行:天津银行兴科支行
账 号:103601201090008441
八、联系方式
张老师 17822192185(微信同号)
姜老师 13752005899(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