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享停车”App可享受手机支付停车费服务。(中卡科技供图)
从事手机一卡通业务十余年后,火炬高新区企业厦门中卡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长平和其团队,将目光投向潜力无限的智慧停车服务系统的研发,并由此开启传统企业的“互联网+”转型之路。事实证明,李长平的选择是明智的。目前,公司的手机一卡通和“享停车”App智慧城市停车服务系统两大业务齐头并进,其中“享停车”以其自主研发的技术和独到的商业模式获得投资人的青睐,于今年7月完成了千万级的天使轮融资。
转型升级
从手机一卡通到车牌识别收费系统
2013年,李长平带领团队启动车牌识别收费系统的研发。从手机一卡通业务拓展到车牌识别收费系统,这个转变,在李长平看来是“顺其自然”。“此前,我们的手机一卡通业务跟三大运营商、中兴通讯等都展开了合作,对于停车费支付这块的‘痛点’也有一定的了解。”
除了对业务的熟悉以外,中卡的此次转型,还和整个停车市场的大环境密不可分。“路上的机动车越来越多,停车场也越来越多,停车免取卡收费势必成为一种趋势。”出于对市场的敏锐观察,李长平坚信,耗时、费力的停车取卡将很快被快捷的车牌识别收费系统所取代。
基于以往的技术积累,中卡的车牌识别收费系统的研发之路还算平坦,并申请了相关专利。2013年年底,中卡研发的车牌识别收费系统开始推向市场,并取得不错的反响。而随着对市场认知的不断深入,李长平意识到,智慧停车将站上信息化时代的“风口”,这其中,盘活现有停车资源,挖掘潜在价值将是重中之重。
“一方面是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车位‘一位难求’,另一方面是目前全国平均私有车位占总车位数的50%,一天中大多数时间处于闲置状态。”李长平的这一观点源于权威部门提供的数据——相关部门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厦门市机动车117万辆,其中小型汽车82万辆;停车场1330个,车位21.21万个,对外开放的车位数9.48万,车辆与车位的比例为5.5:1,远超车辆与车位1:1.3的合理比例。政策红利也是绕不开的一个事实,国家发改委去年发布的《关于加强城市停车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以停车产业化为导向,在城市规划、土地供应、金融服务、收费价格、运营管理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和政策创新。
商业模式
先做流量再考虑赚钱
如何盘活停车资源?答案自然是利用互联网的手段。2015年,中卡开始研发“享停车”App云平台,用户通过“享停车”App,车主除了享受手机支付等便捷以外,还可在平台上把自己的车位错时出租给其他车主。“譬如,当车主的车位空余出来时,就可以在平台上发布信息,相应的,有停车需求的车主也可以在平台上发布车位需求,系统会根据距离、时间等来分配车位,这类似于‘滴滴打车’倡导的共享经济,我们要做的就是‘滴滴’版的停车。”李长平说,通过车位分享,有助于解决停车难问题,帮大家省时省钱。
有意思的是,与多数产品直接售卖智慧停车系统不同,“享停车”走的是“免费”路线——先为停车场免费完成智能化改造,再通过后期运营、错时租车、相关延续服务等环节盈利。
李长平将此举比喻为“先做流量,再考虑盈利。”在这点上,“享停车”与多数移动互联网产品的商业模式有异曲同工之处。
免费,加上固有的技术优势,“享停车”在市场上快速铺开。App“享停车”的安卓版本与苹果IOS 版本均已于今年4月上线。截至目前,“享停车”已与厦门核心社区的160多个停车场签约,覆盖的停车位超过3万个,同时,“享停车”还完成了福州、深圳、南昌等9个城市的招商代理,将逐步走出厦门迈向全国。
李长平说,“享停车”车位代运营业务目前已走上轨道。“今年年底前,我们将推送5000个平台车位,这些车位都位于市中心地段,均由车位业主交由我们代为运营,在白天全时段开放,可接受有需求车主的预约,实现停车位共享。”
此外,错时停车业务也将随着“享停车”App应用的推广而开拓市场。“明年,我们将力争实现在十个城市发展并服务100万App注册用户,完成3000个停车场的停车系统投放。”李长平说。
【企业名片】
厦门中卡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于2010年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称号,顺利通过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产品3C认证。业务涉及停车场、门禁、通道闸、考勤、巡更、访客、梯控、会签、消费、水控、电控等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