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11日在福州开幕,福建省委副书记、代省长于伟国代表福建省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指出,据初步预计,2015年福建全省生产总值2.59万亿元,增长9%。去年福建省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4143亿元、增长8.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44亿元、增长7.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6万亿元,增长17.5%;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360元,增长8.6%;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50元,增长9.5%。
报告称,今年福建全省生产总值预计增长8.5%,力争更快更好些,保持比全国高2个百分点左右的增幅;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增长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
“供给侧”首次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要注重从供给侧发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围绕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优化存量、提升增量,落实《福建省实施〈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推动主导产业强龙头促配套,重点产业提质量创优势,新兴产业加速度上规模,大力推进“互联网+”,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升级。
报告还提出要推进福州、厦漳泉大都市区建设,做大做强福州、厦门、泉州三大中心城市,优化城市风貌,提升城市品位,强化综合承载能力。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全省在建地下综合管廊超过50公里,加快解决城市内涝和“马路拉链”问题。
相关解读
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厦门元素
记者昨日梳理省政府工作报告,发现其中“厦门元素”频频被提及。
回顾2015
●中国—东盟海洋合作中心落户厦门。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在福州、厦门、平潭建立积分落户制度,全面放开其他地区落户限制,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有序推进。
●开展县(市)域城乡总体规划编制,厦门等市开展“多规合一”试点。
●实施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发展总体规划,厦漳泉通信资费实现同城化。
●厦门、福州在全国74个城市空气质量排名中分别居第2位、第6位。
展望2016
●推进福州、厦漳泉大都市区建设,加强区内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协调衔接,促进城市功能配套和资源共享。
●做大做强福州、厦门、泉州三大中心城市,推进漳州、三明、莆田、南平、龙岩和宁德等区域中心城市发展,优化城市风貌,提升城市品位,强化综合承载能力。
●平潭、厦门、福州三个片区要深入推进建设,全面落实总体方案,促进平潭、厦门、福州三个片区彰显特色、差异发展,确保在国家一年期评估时交出合格答卷。
●推进厦门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发挥经济特区的龙头带动作用。
●厦门要围绕建设“一区三中心”,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深化对台交流合作,打造现代产业支撑体系,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美丽厦门。全面推进跨岛发展战略,促进岛内外一体化和厦漳泉同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