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经济特区商事登记条例》从去年元旦起施行,至今已经一年多时间。今天上午,市人大执法检查组对这部法规的实施情况进行执法检查。
据了解,2014年,我市新设商事主体达7万多户,比2013年同期增长约80%。在新设的商事主体中,私营企业占比47.4%,个体工商户占比50.62%;新设内资公司中,99%选择“零首付”出资设立,81.16%资金规模低于500万元。按照2014年上半年厦门社会就业人数与新设主体量比来推算,改革至少给我市增加了27.67万的就业岗位,达到了鼓励创业、带动就业的良好效果。从产业结构上看,第三产业为新设商事主体的投资首选,占比超过8成。
此外,我市率先在全省实行年报公示制度,截至今年3月底,有约16000家商事主体因无法联系住所、未按期公示2013年年度报告被载入经营异常名录,但目前还缺乏相应的信用监管制度。执法检查组成员建议,应探索建立信用联合惩戒制度,形成“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信用约束机制。
市人大财经委委员 何福龙:对政府公务人员 对市场监督局不作为 都有很详细的处罚 但是对商事主体的处罚好像比较弱/所以这块我也呼吁信用监管加大力度
执法检查组成员还提出,福建自贸区厦门片区已经开始试行“一照一号”改革,实现“三证合一、一照一号”,进一步简化了登记许可流程、提高了审批效能,建议这项改革措施在自贸试验区内形成经验后,适时向全市推广。
市人大城建环资委主任委员 边经卫:借助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的要求 在部门联动 资源整合 信息共享 简政放权 监管体系这些方面多做一些探索
信用赋能 中小企业融资不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