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店镇与新圩镇签署两镇合作框架协议

发布时间:2016/4/28 9:05:54
来源:厦门日报

  淡淡的雾气为雨后的怀远湖披上了一层薄薄的面纱,横跨湖面的双清桥以及散落在周边的20多座红砖古厝依旧清晰可见。湖畔“向东厝”老宅门前,一场文化大戏正在上演。

  一个来自海边,一个来自山里,新店镇的“三笔文化”与新圩镇的“三子文化”,昨天上午在美丽的澳头紧紧握手。虽然才刚刚“会面”,但随着两镇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翔安区这两种著名的乡土文化迅速搭建起了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

  用文化来引领转型发展的思路,在“三笔文化”与“三子文化”的成长历程中再一次得到生动诠释。昨天,澳头社区的居民和游客纷纷涌来,在“山海二重奏”中见证了双方“缔结姐妹花”的历史时刻。

  偎依着大海的澳头,近期因为“文化”而一次次地成为焦点。高大上的文创链条与接地气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在这里交相辉映,小渔村向国际文化交流大舞台的华丽转身,成为厦门立足自身特色、用共同缔造推进基层文化建设的一个缩影。而透过这里日渐浓厚的多元文化气息,人们不难注意到——澳头还在充分挖掘社区资源、激发社区活力,奋力走出一条以文化引领转型发展的特色之路,打造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基层文化建设的一个新样板。

  “新新”相印 共同打造基层文化新品牌

  人流如织的澳头“向东厝”老宅,每时每刻都在散发着浓浓的文化气息。15位北欧艺术家的135幅惟妙惟肖的艺术作品,牵引着艺术界的目光。

  昨天,由于“三子文化”的到访,相对静态的“向东厝”老宅,彻底“动”了起来。“嫂子”、“汉子”、“孩子”,用动听的歌声与动感的舞蹈,为这里注入了截然不同的文化气息。“三笔文化”与“三子文化”的区别在哪里?动与静,便是其一。

  当然,山与海的不同特性,也使两种文化呈现出一“土”一“洋”的形态——“三子文化”像“下里巴人”,展示出最纯粹最乡土的民间艺术,而“三笔文化”更像是“阳春白雪”,在立足新店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凸显出时尚与新潮的现代元素。

  而事实上,“三笔文化”与“三子文化”走到一起,更大的原因,还在于两者的共同之处。从新圩嫂子《阮兜闽南》歌词“门口埕,搭戏棚,歌仔调,唱规暝”所反映的热闹民俗节日场景,到梁金城农民画里体现的热情的劳动画面,再到苏遥、蔡江南艺术作品的创作取材,无不来源于普通老百姓火热的生产生活,无不勾勒出翔安农村欣欣向荣的生活图景。无论是新店镇还是新圩镇,都深谙一个道理:只有扎根乡镇,维系乡愁,文化的成长才能拥有源源不绝的动力。

  虽然都是来自乡土,但备受外界瞩目的是,“三笔文化”与“三子文化”都已浓墨重彩地登上国内乃至国际文艺界的“大雅之堂”。它们,不仅仅频繁在璀璨的舞台、展台上亮相,中央电视台《乡约》与《美丽乡村中国行》等节目也刻录下了其亮眼的足迹。

  “新圩‘三子文化’和新店‘三笔文化’是翔安基层文化建设中的一抹亮色。两者的艺术都源于生活,表现形式各具特色,带有浓浓的‘乡愁’气息。它们交流互动、相互融合,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努力演绎更多具有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翔安区副区长叶晓东说,文化是一双灵动的翅膀,经济是“形”,文化是“神”,是一个城市的灵魂。翔安在加快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尤其要通过文化引领,赋予这个城市新的生机和活力。用艺术点缀生活,让文化丰富心灵。未来,不管是新圩小城镇还是澳头美丽乡村建设,都要注重在“雅”字上下功夫,努力实现“形神兼备,雅俗共赏”。

  翔安区新店与新圩两镇,虽然一南一北,但他们近年来的基层文化建设却有着近乎一致的思路。昨天,不少人用“新新”相印,来形容两镇的携手,对此寄予厚望。可以预见的是,大海与大山文化层面的遥相呼应,必将强力推动整个翔安区本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弘扬。

  “新新”向荣  全力推动家乡华丽转身

  在不久前出炉的福建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考核一等奖名录中,新圩镇赫然在列。去年,新圩农民人均纯收入13389元,同比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8亿元,100%完成年度投资任务。

  把目光南移,作为“美丽厦门·典范翔安”建设“主战场”的新店镇,密布着省、市、区数十个重点工程,去年完成的征地量占到全区一半以上。而现在,该镇从“向上相对应”转变为“向下相适应”的“一办三中心”,也成为全市机构改革的一个样本——其打破机关、事业和编内、编外界限,大大提升了服务效能,受到群众点“赞”。

  显而易见,所有的这些都离不开文化的力量。在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融入了“形神兼备”的理念,正不断被外界所关注。而在新店镇相关负责人的眼里,推动“三笔文化”与“三子文化”的交流互动,不仅可以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丰富的精神文化大餐,为两镇乃至翔安区的基层文化建设增添重要内容,同时也能够为当地如火如荼进行的“美丽厦门共同缔造”注入全新的内涵。

  持有类似观点的,还有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三子文化”艺术总监叶美蓉,在她看来,“三笔文化”与“三子文化”,一动一静互相交融,拓宽的将是两种文化的视野,提升的将是艺术家的创作灵感,激发的将是广大老百姓在文化引领下共同创造新生活的热情。

  看得见山,望得见海,触碰得到乡愁。这些年,在共同缔造的浓厚氛围中,澳头孕育出独特的海鲜、海港、海防和侨乡文化,把散布在海外的两万多侨胞聚合在一起。同样不难预测,如今,崛起在这里的“三笔文化”以及正在加速融合进来的“三子文化”,还将进一步发动更多的老百姓,共同推动家乡的美丽蜕变。

  怀远湖畔,新店镇与新圩镇签署的这份合作框架协议,荡漾着油墨清香。而它,更像是两镇共同推动基层文化建设,助力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的宣言书——昨日的双清桥,好比“连心桥”,把“三笔文化”与“三子文化”紧紧地、久久地联系在一起。

  【名词解释】

  新店镇“三笔文化”

  田之笔 梁金城的“画语乡情”

  海之笔 苏遥的“木语瓷言”

  城之笔 蔡江南的“塑语漫步”

  新圩镇“三子文化”

  嫂子 新圩“嫂子合唱团”

  汉子 金柄村的“汉子拍胸舞”

  孩子 古宅小学的“孩子竖笛演奏队”

指导单位:厦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建设运营主体:厦门金圆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闽公网安备: 备案号:
/
厦门信易贷
  • 认证指引
  • AI助手

    AI助手鹭小易

  • 在线留言
  • 微信客服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官方客服

  •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0592-3688881,0592-3688885

    官方邮箱:xiamen@celo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