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厦门赛区比赛的顺利举办,“白鹭之星”已然成为厦门市开展双创活动的一个重要品牌。大赛顺应了创新创业从“小众到大众”的蓬勃发展态势,通过“政府引导、公益支持、市场运作”的模式,既有效发挥了政府的统筹引导能力,又最大化聚合、激发了市场活力,成为创新创业英雄们的竞技场和加速器。
昨日下午,为期两天的第六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厦门赛区)暨第三届“白鹭之星”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杏林湾大酒店圆满落幕。经过两天紧张的比拼,力品药业(厦门)有限公司、莱必宜科技(厦门)有限责任公司和大数据存储团队在决赛中脱颖而出,获得决赛评委们的一致好评,分别斩获厦门赛区成长企业组、初创企业组和团队组冠军。厦门市科技局局长沈灿煌、厦门市科技局副局长李波、集美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来福等领导出席,并为获奖者颁奖。
据悉,本次大赛由厦门市科学技术局和集美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厦门市财政局指导,厦门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厦门市工商联支持,厦门市集美区科学技术局、厦门科技产业化集团有限公司和派美特智能众创空间承办。
高端人才齐聚“亮剑”
今年的“白鹭之星”创新创业大赛与往届相比,有哪些特点?记者从厦门科技产业化集团有限公司了解到,今年的参赛项目数量再创新高,报名参赛团队和企业共计822个项目,较去年增长21.6%。
此外,项目整体质量也明显提高,高新技术特色突出。其中包含众多高新区、科技国家级企业孵化器、国家大学科技园及国家人才计划创业人才高新技术项目等优秀参赛者。本次大赛参赛队伍共拥有专利1211项,其中发明专利338项。拥有软件著作权、药品批文、医疗器械注册证、集成电路图等其他知识产权共2099项。
参赛企业的核心成员中高端人才聚集也是本次大赛的一大亮点。其中,包括双百人才计划专家42人、海外留学归国人员192人,博士183人、硕士312人、本科876人。参赛选手核心团队成员中,“90后”的项目数量大增。大赛吸引了台湾、上海等地的项目前来,新加坡企业也带着项目慕名而来。
大赛提供790万扶持金
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厦门赛区比赛整合政府、企业、高校等资源,为参赛者带来了790万元奖金以及更多政策支持。其中,成长企业组一、二、三等奖及优胜奖获奖项目就可分别获得50万、40万、20万及10万创业创新扶持资金;初创企业组及团队组的一、二、三等奖及优胜奖获奖项目可分别获得30万、20万、10万及5万元奖励。
此外,在地区决赛的基础上,大赛组委会将根据国家组委会分配名额选拔优秀作品推荐进入全国总决赛,入围全国赛的优秀团队将获得创业导师的创业辅导。同时,大赛获奖项目还将获得提供投融资对接、落地孵化等服务,以及创业投资机构支持的优先推荐权。
参赛项目质量显著提高
赛场上,28个入围项目一一登场。这28个项目涵盖了电子信息、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生物医药、先进制造等多个领域。10家成长企业、8家初创企业和10个团队经过激烈竞争,站在决赛的舞台上争夺冠军。
本次决赛,大赛组委会邀请了厦门德屹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陈石、厦门七匹狼节能环保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管理合伙人任鹏、华登国际投资集团投资总监苏东和厦门京道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裁张屹磊等7位业内知名创投专家担任决赛评委。
“今年大赛亮点非常多,跟前两届相比项目质量更高,技术含量及市场运作能力也提升了。也有不少高校的研究人员及资深的前辈带着多年的研究成果来做转换。此外,团队和企业对资本市场和市场运作比以前理解也更深了。”张屹磊说,“很多项目不是简单停留在计划书上,而是在落地的项目。”
进入决赛的28个项目中,极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动呈信息、游仁VR驾驶培训研发团队现场获得德屹资本等创投机构的投资意向。(丁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