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厦门中小在线网讯(记者 王应武)5月26日下午,服务月活动走进同安工业集中区,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与市经济管理咨询协会承办的"工业4.0与智能制造"公益讲座,邀请厦门市霖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首席顾问师、精益生产管理专家卢世英,为近50位中小制造企业生产主管等授课。
卢世英拥有丰富的欧美及国内大中企业的管理经验和管理顾问经验,厦门市霖普管理咨询公司擅长精益生产、智能制造方面的管理提升辅导,该公司针对某制造企业的"物流智能解决方案",入选厦门市经济管理协会2016年度管理咨询优秀案例。
本次讲座,卢老师介绍了工业4.0的含义,"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相通之处。他指出,在实现工业4.0之前,中小制造企业应该循序渐进地先加强工业工程、精益生产方面的基础,结合外力辅导练好企业管理内功,否则盲目上马智能化项目和设备,可能造成管理混乱和巨大浪费。
卢老师曾在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大厅开展同主题培训,指出国内制造企业的五大误区。一是盲目自动化,企业没有摸清产品类别特点,生产制程不顺畅,人员素质不到位,就上马高大上的机器人等项目,结果自动化如"骏马拉磨"。二是盲目信息化,同样如果企业的人员素质、机器运转、物料品质、作业标准化等方面不稳定,推行信息化会造成混乱,管理人员花费大量时间去让"系统"满意,而不是解决问题。三是盲目自大,购置了高大上设备后,只注重外在形式而没有管理运营的内涵积累,仍然非常低效和浪费。四是哑巴大数据,生产流程起伏不定,信息化系统的数据虽然"喋喋不休"地涌出来,管理人员却不知道如何修正问题,甚至反感数据。五是让缺少全局观的人统领项目,卢世英认为生产管理人员的"全局观"要求懂得精益生产、工业工程、信息化,最好有工厂布局经验。
卢老师认为,企业在推进智能制造逐步升级中,信息互联、精益生产、工业工程和人构成了"三支柱一核心",其中信息化、工业工程能力可以导入软件和借外力指导(顾问)得到改进,精益生产能力是靠企业自己练内功的结果,是花钱也买不到的,核心还是在于企业拥有高素质的管理和生产人员。而智能制造与智能供应链、智能物流、智能营销又构成智能企业的"三支柱一核心",其中核心是智能制造的能力。
本次培训大量涉及制造企业精益生产的有关内容。卢老师简要介绍了"丰田制造体系屋",指出克服生产过程中7大浪费环节(等待、过量生产、过度加工、返工、库存、搬运、动作)。对丰田生产系统培训"新5S管理"做稍微详细的介绍,5S包括整理、整顿、清洁、标准化、维持标准。在工业工程方面,卢老师介绍了德国先进制造企业的MTM分析法,他表示德国制造的核心技术优势就在于对减少生产动作的粘连、浪费等有细致入微的数据分析,工程师能够分析出人体动作的每个细节,这些数据录入机器人后,就很容易实现智能机器人操作。
卢老师还通过图片和视频案例播放,对工厂智能物流、生产线优化等做了介绍。最后,卢老师对实现智能制造所需要的人力资源管理也做了独到分享,指出要形成基层驱动的管理格局,并对高中底层人员的配置提出很有见地的建议。
卢老师基于从业经历的干货分享,调动了企业代表的注意力,使他们深受启发获益匪浅,本次讲座走进园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