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明法院在线开庭审理房地产案件。
疫情发生以来,思明法院充分发挥人民法院司法职能,找准司法服务疫情防控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出台《司法“抗疫”法律服务专项行动方案》,主动靠前服务,开展无接触办案等,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助力复工复产、维护社会稳定提供强有力的司法服务保障。
司法“抗疫” 靠前服务
“我们单位有员工是外地归来,根据规定,我们对其进行医学观察,这个过程中,工资应该怎么计算?”连日来,12368诉讼服务热线接到了不少类似的咨询电话。记者了解到,为应对因疫情引起的诉讼咨询热潮,思明法院抽调审判专家、业务骨干“坐镇”热线,为市民答疑解惑。
此举只是思明法院《司法“抗疫”法律服务专项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中的一部分。当前正值复工复产关键期,思明法院率先出台行动方案,针对涉及疫情防控及复工复产可能出现的各类纠纷,主动对接辖区企业、行业协会等提供法律服务。
思明区某医疗企业主要提供跨境医疗服务。受疫情影响,其在境外的并购案可能因合同逾期而搁浅,面临数百万元的经济损失。得知情况后,思明法院主动介入,帮助企业总结研判,规避了风险。“我们这样的中小微企业,没有专业的法务人才,没有预见疫情可能带来的影响,十分被动。”该企业负责人表示,思明法院主动提供服务,送上“及时雨”,帮了企业大忙。
思明法院也主动与工商联、行业协会对接。“针对疫情可能引发的纠纷,思明法院对我们进行诉前调解指导,及时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当地、解决在萌芽状态。”某行业协会负责人告诉记者。
思明法院还与思明区政府搭建了“府院联动”司法“抗疫”协同平台,及时汇集辖区企业涉疫情法律需求,精准提供相关法律服务。
“无接触”办案 全省领先
因股权转让纠纷,杨某与凌某闹上了法院,杨某向思明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案件受理后,思明法院及时启动网络财产调查,第一时间冻结了被执行人名下银行存款十余万元。被采取强制措施后,被执行人凌某主动联系法院,表示因目前企业尚未复工,无力一次性给付相应股权转让款,希望由思明法院主持调解,通过分期付款方式履行。
因正处在疫情防控期间,为避免和减少接触,方便当事人,思明法院通过电话联系和“福建微法院”小程序进行在线调解,申请执行人对被执行人因疫情影响无法一次性付款的困难表示理解,初步同意被执行人分期付款。双方在思明法院的主持下就和解协议具体内容达成了一致意见,被执行人先行支付了部分款项18万余元,申请人同意先行解除银行账户的冻结。剩余款项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分期履行。
执行法官黄素梅介绍,“无接触”执行可以减少当事人聚集、流动,消除某些当事人对聚集传染可能性的担忧,也保证了执行工作的有序进行,保障了申请执行人的权益。
据了解,自2月3日以来,思明法院已借助微法院、网络庭审等平台开展“无接触”办案,案件数量占全省同期比例40%,为全省基层法院第一。
投身抗疫 开展志愿服务
除做好审判、执行等本职工作外,思明法院积极响应上级号召,组织动员干警职工下沉到一线,参与基层疫情防控。记者了解到,思明法院每日从各部门抽调选派干警职工,前往服务点开展志愿服务。除做好返厦人员登记、社区防疫工作外,法院志愿者还向市民宣传法律和防疫政策,增强群众的法治意识。截至2月21日,思明法院干警共参与志愿服务2600多个小时,服务群众10000多人,配合协助19个社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不仅如此,法院的党员干警、职工还牺牲个人时间到所在社区参与疫情防控。莲前某小区有近30户住户,但社区工作者人手紧缺,小区时常处于无人值守状态。得知该情况后,莲前法庭动员党员干警自发到该小区轮守,参与小区疫情防控工作,此举得到社区工作者和居民们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