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
国务院深化研究减轻税费负担等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10月22日
央行出台增加小微和民营企业资金供给配套政策
●10月26日
央行表示,发挥债券、信贷、股票等多渠道融资功能,进一步改善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26日在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央行将继续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发挥债券、信贷、股票等多渠道融资功能,进一步改善民营和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
为缓解企业融资难,国务院常务会议日前决定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对于这一支持工具如何管理和运作、重点支持哪些企业等问题,潘功胜也予以解答。
完全市场化运作 严格风险管理
潘功胜表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在国内外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一些民营企业出现了违约事件。金融市场对民营和小微企业风险偏好有所下降,出现了一定的“羊群效应”,导致部分经营正常的民营企业也遭遇了融资困难。2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以市场化的方式帮助缓解企业融资难。
据介绍,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由人民银行运用再贷款提供部分初始资金,由专业机构进行市场化运作,通过出售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担保增信等多种方式,为经营正常、流动性遇到暂时困难的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增信支持。
在完全市场化运作的同时,潘功胜强调要实施严格的风险管理,对于参与工具的各方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安排和风险共担机制。
初始资金或撬动千亿元规模
潘功胜表示,支持工具在企业选择上有一定的目标取向,重点支持暂时遇到困难,但有市场、有前景、技术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
对于支持工具能够形成多大规模,潘功胜介绍,如果央行初期提供的初始资金约100亿元,假设按照1:8的杠杆比例测算,支持工具可能会形成800亿元的规模。
与此同时,中债增信和其他市场机构,例如包括债券主承销商、地方商业银行、地方增信公司、保险公司等组成产品发行的联合体,也会形成一定规模。
“假定其他主体也按照这个比例,提供800亿元规模的话,可能就会形成1600亿元的规模。”潘功胜说,央行会评估这个规模对于目前民营企业融资氛围的改善效果,根据市场变化决定是否进一步扩大规模。
信用赋能 中小企业融资不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