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小微金融的领军银行,民生银行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即开始小微金融服务的尝试和探索,逐步打破“抵押物崇拜”,推出大量信用类产品,在小微信用风险管理方面迈出了具有关键性意义的一步。
破除信贷迷信 打造互助基金
放弃抵押担保手段后,如何进行风险管理,成为发展小微信贷业务的挑战。在诸多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民生银行优化风险管理模式,提出了促进会项下的合作互助基金。互助基金由风险保证金及风险准备金组成,风险保证金只对借款人个人承担有限责任,当贷款全部归还后,风险保证金全额退还借款人;风险准备金则是最后的“安全垫”,如未发生风险,贷款结束后风险准备金归银行所有,相当于风险拨备。
聚焦小微金融 优化组织架构
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民生银行构建了适合小微金融业务和风险管理模式的组织架构,即围绕“聚焦小微、打通两翼,做强分行、做大支行”方针,对管理模式进行优化设计,将小微业务模块化、标准化和规模化,持续完善和优化小微流程再造。在优化后的管理模式中,总行不再是批项目、批客户,而是审批分行的规划,并对分行进行规划项下的转授权,然后由分行具体批项目、批客户,以全新的管理模式真正达到“做强分行”的目的。
启动决策引擎 梳理流程体系
在信用评分法应用于信贷决策后,民生银行进一步升级授信决策水平,启动了决策引擎项目,使民生银行建立了从客户信息整合、客户评价和定价模型、评审及业务运用的一整套流程体系。
首先,决策引擎项目根据小微授信特点,实现行内外信息的在线整合,即客户电子档案的生成、存储都可在系统平台上完成;除接入评审系统外,还全面支持销售系统和售后服务系统,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
其次,在小微2.0提升版中,决策引擎项目紧密结合小微业务特点,重点设计开发了商圈类、产业链类和产业集群类的小微客户评分和评价模型,具有显著的战略支持作用和应用特色。
最后,决策引擎项目完全基于IT系统的全流程优化,科技应用程度高,实现了小微业务电子化作业,极大地提升了运营效率。
信用赋能 中小企业融资不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