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智能制造产业协会成立 并举办首届论坛

发布时间:2016/5/13 15:25:14
来源:厦门中小在线

  厦门中小在线网讯 (记者 王应武)5月12日,厦门市智能制造产业协会举行成立大会,目前会员企业达到130家左右;当天协会承办的厦门市首届智能制造产业论坛举行,是今年中小企业服务月的一项新活动。我市智能制造领域的产学界6位专家在本次产业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市经信局装备和电子产业处等也参加了论坛。
 
  厦门市智能制造产业协会成立 思尔特孙启民当选会长
  上午举行的协会成立大会上,厦门思尔特机器人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启民当选首任会长。谈到下一步协会的发展,他表示有两方面设想,一是搭建一个厦门智能制造的展示和交流平台,二是整合本地智能制造服务企业为本地一些典型产业服务,促进其转型升级。将来,厦门智能制造的成熟应用可以向外地输出,形成新的竞争力。
                                                                             厦门思尔特董事长孙启民当选为首届会长
  厦门市智能制造产业协会将整合智能制造产业中的应用企业、解决方案提供商、核心器件供应商、研发创新机构等多方资源,以"帮助厦门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服务厦门智能制造企业,带动厦门智能制造产业链形成和发展"为宗旨,凝聚国内外一流的智能制造资源,促进会员交流,建立国内领先、与国际接轨的线上线下结合的智能制造产业服务平台。
  协会确定了今后5年的工作目标:设立厦门市智能制造研发应用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卫厨、机械、光电、电子、食品等重点行业的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培养培育10家规模上亿的智能制造服务企业;建成海峡西岸规模最大的智能制造产业集群;促成海峡两岸智能制造技术的常态化交流与合作。
  厦门作为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市政府"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到2020年,重点领域生产装备数控化率将达到70%,建设10个智能制造样板工厂,形成5家骨干智能装备企业和若干重点工业软件企业,实现由"厦门制造"向"厦门智造"转变。在本地良好的产业规划和产业政策助推下,由厦门思尔特机器人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路达(厦门)工业有限公司、宏发股份有限公司、厦门理工学院、厦门职业技术学校等5家企业,牵头发起成立"厦门市智能制造产业协会"。
 
  厦门智能制造起点不错 制造业智造升级需求迫切
  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第三次工业大革命将重构全球制造业竞争格局,智能制造产业的本质是"应用催发市场、市场培育巨头"。当前,中国制造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受到高端制造业向发达国家回流,低端制造业向低成本国家转移的双重挤压。我国智能制造产业进入爆发期,2014年我国进入工业机器人引领智能制造时代的元年,预计2020年中国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的市场需求将达到千亿以上。因此,以突破"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为核心,建设智能工厂、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是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剂良方。
  厦门业界认为,机器人及智能制造是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单位面积产值率高,适合厦门这种区域面积有限的城市发展,且目前机器人产业属于市场需求极大的朝阳产业,在国内都处于发展初期,各地的起点都差不太多,能否发展主要取决于是否抓住这一轮国内制造业自动化发展浪潮。通过多年的耕耘,目前厦门已培育出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机器人系统集成商,并发展出自身的应用机器人、关键元件、物联网、信息软件等。因此,如果能够以机器人应用研发及解决方案服务为切入点,凝聚系统集成、核心元件、物联网、软件等各方面技术力量,打造机器人及智能制造应用研发服务平台,对满足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厦门智能制造产业链以及建设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意义重大。特别是在机械、电子、轻纺、食品、建筑、建材等劳动强度大、重复性操作多的行业领域组织实施"机器换工",应用数控技术和智能装备对传统生产设施进行自动化、智能化技术改造,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犹为重要。
  据厦门智能制造服务企业的调研了解,厦门本地制造业对智能制造转型升级需求尤为迫切,而这些行业提出的智能制造技术改造大部分没有现成案例可供借鉴,需要解决方案供应商能与用户紧密配合、频繁交流、持续分阶段升级,这方面本地供应商有着明显的优势。
  2015年 7月28日,集美区首个自动化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创新平台"机器人及数控技术应用研发服务平台"在路达(厦门)工业有限公司揭牌。项目以路达公司为应用载体, ABB公司提供机器人本体支持,思尔特公司提供系统集成,三方强强合作,共同研究推动机器人在五金制品行业中的广泛应用,加快制造业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提升,带动集美区机器人应用系统开发集成产业的发展的同时,助力相关产业转型升级。
 
  "厦门市智能制造十条措施" 政策保障有力
  市经信局装备和电子产业处副处长郑伟平,在本次产业论坛上宣讲了我市发展智能制造的纲领性政策文件,也就是2015年11月9日,以厦府[2015]267号文件发布的《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十条措施的通知》。该文全方位明确了我市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目标、主攻方向、试点示范等,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郑伟平副处长在论坛上介绍厦门市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十条措施
 
  集美区在推动智能制造方面走在了全市的前列,出台了集美区《落实中国制造 2025行动计划》,今年将重点扶持60家成长型企业,加快培育包括路达在内的10家龙头企业。
  据了解,我市机械、电子、光电、五金卫浴、港口物流等行业整体水平高,目前这些产业对转型升级改造需求较为迫切,但转型升级程度差异大、同质化竞争严重、缺乏整体架构引导,在行业转型过程中浪费了人力物力。市经信局也希望通过智能制造产业论坛,寻求本地智能制造业界的合作,也让制造业企业进一步提升认识。
 
  6位嘉宾分享智能制造的前沿认识和应用案例
  以"产业互联,创造未来"为主题的产业论坛上,6位嘉宾从不同角度分享了对智能制造的前沿认识。机器换工、MES(面向制造企业车间执行层的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工业物联网、工业机器人,以及高校的角色发挥、产业链整合孵化等成为论坛嘉宾聚焦点。
  中民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刘国清,分享了智能制造产业发展趋势。他建议厦门市可先大力普及解决当前工人短缺的机器换人项目,在制造业中加强自动化、发展工业软件,大幅提高工厂效率;同时,要加强资本手段来推动。
  路达(厦门)工业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总监任立新,分享了路达公司作为制造业企业在推进机器换工方面的成功经验。路达公司近年来瞄准核心工序(如打磨抛光等人工量大,造成公司招聘压力),同时加强数控机床的应用,在改造升级中加强与供应商、集成商、高等院校等多方合作,推动工艺技术、工艺流程的研究,以及集成设备的开发、共性技术的研究等。
  厦门盈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继,分享了该公司的智能制造服务探索之路。他认为,从智能制造所需的工业互联网来看,我国在流程行业已经没有机会,离散或者半离散行业才是机会所在,该公司开发了螺丝管理系统、多轴应用小型平台、自动视觉平台以及工业机器人集成,近几年获得了长足发展,"软件系统+工业机器人"的组合搭配业务模式受到市场认可,预计今年营收将达到15亿元。
  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副院长孙道恒,分享了高校在创新驱动中的角色作用以及厦大航空航天学院的学科专长。该院经过多年酝酿,去年5月才组建完成,整合了厦大航空系、机电系、自动化系,并与中航工业开展合作办学,在智能感知、超精密加工等基础研究领域具有国内领先的实力。
  弘信创业工场高级副总裁、云创智谷董事长李震,分享了智能制造企业的孵化与投资。他强调当前制造业企业不注重研发和创新就难以活下去,发展观念和模式必须改变,同时中小企业要善于引入外力帮助转型和创新。他介绍了弘信创业工场的产业孵化和加速模式,借助弘信集团掌握的资源,通过订单导入、金融支持、培训辅导等,让创业企业迅速上量,提高创业成功率,促进企业健康快速成长,最后通过资本运作实现更广阔的成长。云创智谷则致力于做众创空间的孵化和整合者,可以提供众创空间入驻企业孵化期后的加速服务。
  厦门易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建华,分享了智能制造的落地--MES、WMS及IOT平台的相关知识。他指出,推进智能制造,搭建好制造企业的物联网数据平台非常关键,要将MES系统与原有的ERP等管理系统合理顺畅地对接起来。为此,他介绍了易维公司在自动化仓储等方面的开发和服务案例。
相关文章
    指导单位:厦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建设运营主体:厦门金圆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闽公网安备: 备案号:
    /
    厦门信易贷
    • 认证指引
    • AI助手

      AI助手鹭小易

    • 在线留言
    • 微信客服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官方客服

    •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0592-3688881,0592-3688885

      官方邮箱:xiamen@celoan.cn